調查結果顯示,消費者對保健食品了解程度不高。只有近三分之一消費者自認為“了解”保健食品。保健食品不能預防和治療疾病是大部分消費者的普遍共識,但對保健食品具體的功能認知卻較為模糊甚至混亂。調查顯示,“治療高血壓”、“對膝關節有保護作用”、“補腎壯陽”、“對更年期綜合征有改善作用”不屬于保健食品功能,但大部分消費者都作出了錯誤的選擇。由于消費者對保健食品準確辨識度和認知度偏低,往往將非法宣稱功效的普通食品、非法生產經營的假冒保健食品與保健食品混淆。
“藍帽子”標志,是經國家主管部門審批的保健食品特有標志。調查顯示,不到5成消費者在購買保健食品時不關注“藍帽子”標志,超過3成消費者遇到消費糾紛選擇“自認倒霉”。消費者購買保健食品時最關注“功能”和“安全性”因素,分別占78.08%和73.50%。當保健食品出現質量問題時,三分之一消費者首選“找經營者協商解決”,近四分之一的消費者會選擇“向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或采取其他有效手段,依法主張自身合法權益。
調查還發現,約7成消費者對國內保健食品市場總體評價“不太滿意”,滿意度只有三成。超6成消費者不相信所謂“保健食品”廣告宣傳。根據調查結果,消費者對于當前我國市場上所謂“保健食品”(含保健食品、非法宣稱功效的普通食品、非法生產經營的假冒保健食品等)廣告宣傳信任度較低。同時,消費者遇到“保健食品”冒充藥品現象也不在少數,約40.97%的消費者表示“經常遇到”。因此76.03%消費者最期盼“加強政府監管執法,嚴厲打擊虛假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