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作為目前最為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早已走入了千家萬戶,即使在校園里,手機的普及率也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據某中學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3%的學生擁有手機,48%的學生每天帶手機上學 ,因此中學生使用手機的問題應該引起我們高度關注。
中學生使用手機無非有一下兩種用途:一是聯絡聊天、二是娛樂玩耍。
首先來說聯絡聊天,使用手機可以隨時和父母聯系,這的確大大方便了我們的生活,許多家長也因為這個原因,給孩子購買了手機。但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根據調查,學生用手機絕大部分時候都是為了娛樂玩耍:很多同學都對短信息上癮,把各式各樣的短信發來發去,甚至交頭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的消息;有些同學把手機帶入了課堂,把手機調到振動狀態,在桌子下面偷偷地玩;有的同學在宿舍熄燈后用手機發短消息、打電話,影響別人休息的同時,自己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
其次再來說說娛樂玩耍方面。現在的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在某種程度上完全具備了MP3、數碼相機甚至是掌上電腦的所有功能,許多同學購買手機的目的不是為了聯絡方便,而是為了上網、聊天、聽音樂、玩游戲。作為十七、八歲的中學生,自制力還很薄弱,在枯燥乏味的學習生活和形形色色的網絡生活中很容易迷失自己,失
去學習的方向和奮斗的目標。
另外,手機輻射對人體也有不小的傷害,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黃金階段,如果因為手機而對身體造成傷害,豈不追悔莫及。而且,有些同學甚至把手機帶進考場,利用手機短消息來做弊,每學期的期中、期末考試都可以發現幾起此類的作弊事件。更不要提僥興漏網的人了,一定還要多,連期中、期末這樣的大型考試,都也到用短消息作弊,更不用說平時的那些“小考”了。利用手機作弊,更令人防不甚防,嚴重地破壞了考場的紀律。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我們應該正確認識手機問題,以健康的心態對待手機。在使用手機時應當提高自覺性,加強自我約束,嚴格按照規定使用。
手機作為科技進步帶給人類的新工具,是新事物,也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本身并無利弊對錯。但進入校園后卻出現了重大的負面影響。為此,國外的一些做法有:芬蘭禁止向青少年推銷手機,美國為校園手機立法,完全取締在校學生使用傳呼機和手機,德國禁止手機在學校使用等等。
通過這次研究性學習,我們認為中學生使用手機既有利與有弊,手機本身并沒有對錯之分,最重要的是我們怎么來使用手機,在哪些地方,在哪些時候使用。我們也堅決反對同學得上用手機上課發短消息,考試進行作弊等不良的為,同時,我們也肯定手機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快捷和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