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調查:未來3個月準備出手購房居民占比上升
2016年第三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
2016年第三季度,中國人民銀行在全國50個城市進行了2萬戶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一、物價感受指數

當期物價滿意指數為26.7%,較上季提高1.7個百分點。其中,50%的居民認為物價“高,難以接受”,較上季下降3.3個百分點。未來物價預期指數為62.6%,較上季提高2個百分點。其中,29.4%的居民預期下季物價將“上升”,52.2%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7.1%的居民預期“下降”,11.4%的居民“看不準”。
二、收入感受指數

當期收入感受指數為46.1%,較上季回升0.8個百分點。其中,79.5%的居民認為收入“增加”或“基本不變”,較上季提高0.8個百分點。未來收入信心指數為49.8%,較上季提高1個百分點。
三、就業感受指數

當期就業感受指數為37.1%,較上季提高0.1個百分點。其中,11.3%的居民認為“形勢較好,就業容易”,43.4%的居民認為“一般”,45.3%的居民認為“形勢嚴峻,就業難”或“看不準”。未來就業預期指數為46.2%,較上季回升1.2個百分點。
四、儲蓄、投資和消費意愿

傾向于“更多儲蓄”的居民占43.7%,較上季回落0.2個百分點;傾向于“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1.1%,較上季回落0.1個百分點;傾向于“更多投資”的居民占35.2%,較上季提高0.3個百分點。居民偏愛的前三位投資方式依次為:“基金及理財產品”、“債券”和“實業投資”,選擇這三種投資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別為31%、16.9%和12.1%。
居民未來3個月購車意愿為17.4%,較上季提高0.8個百分點;居民未來3個月購買大件商品(電器、家具及高檔商品等)的消費意愿為27.4%,較上季上升2.8個百分點;居民未來3個月旅游意愿為32.2%,與上季持平。
五、房價預期與購房意愿
53.7%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高,難以接受”,較上季提高0.3個百分點,42.9%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可以接受”,3.4%的居民認為“令人滿意”。
對下季房價,23.1%的居民預期“上漲”,52.2%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11.9%的居民預期“下降”,12.8%的居民“看不準”。未來3個月內準備出手購買住房的居民占比為16.3%,較上季提高1.3個百分點。

編制說明:
城鎮儲戶問卷調查是中國人民銀行1999年起建立的一項季度調查制度。每季在全國
50個(大、中、小)調查城市、400個銀行網點各隨機抽取50名儲戶,全國共20000名儲戶作為調查對象。調查內容包括儲戶對經濟運行的總體判斷、儲蓄及負債情況、消費情況、儲戶基本情況等四個方面。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中的指數采用擴散指數法進行計算,即計算各選項占比ci,并分別賦予各選項不同的權重qi(賦予“好/增長”選項權重為1,賦予“一般/不變”選項權重為0.5,賦予“差/下降”選項權重為0),將各選項的占比ci乘以相應的權重qi,再相加計算出最終的指數。所有指數取值范圍在0~100%之間。指數在50%以上,反映該項指標處于向好或擴張狀態;低于50%,反映該項指標處于變差或收縮狀態。
主要指數計算方法簡單介紹如下:
1.當期物價滿意指數:反映居民對當期物價滿意程度的擴散指數。該指數的計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調查的儲戶中,先分別計算認為本季物價“令人滿意”與“偏高,但尚可接受”的居民占比,再分別賦予權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2.未來物價預期指數:反映居民對下季物價判斷的擴散指數。該指數的計算方法是,先扣除選擇“看不準”的居民數,然后分別計算認為下季物價“上升”與“基本不變”的居民占比,再分別賦予權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3.當期收入感受指數:反映居民對當期收入的擴散指數。該指數的計算方法是,先分別計算認為本季收入“增加”與“基本不變”的居民占比,再分別賦予權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4.未來收入信心指數:反映居民對未來收入信心的擴散指數。該指數的計算方法是,先扣除選擇“難以預計”的居民數,然后分別計算認為下季收入“增加”與“基本不變”的居民占比,再分別賦予權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5.當期就業感受指數:反映居民對當前就業情況感受的擴散指數。該指數的計算方法是,先扣除選擇“看不準”的居民數,然后分別計算認為本季就業“增加”與“基本不變”的居民占比,再分別賦予權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6.未來就業預期指數:反映居民對未來就業預期的擴散指數。該指數的計算方法是,先扣除選擇“看不準”的居民數,然后分別計算預計下季就業“好”與“一般”的居民占比,再分別賦予權重1和0.5后求和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