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是怎么超過潔面產品,成為中國第一大需求的護膚產品?
一、薄片面膜現有市場狀況
VOGUE雜志對今年初訪問首爾的K-BEAUTY專業網站‘GlowRecipe’的代表Sara Lee進行了采訪,被問及‘今年紐約最火的產品是什么?’她只用了三秒便答道,‘薄片面膜。’她談道,‘薄片面膜讓所有人淪陷其中,真是壯觀。’
不僅在紐約,薄片面膜在韓國市場也是所向披靡,韓國市場中現有的薄片面膜就達800多種,在韓國街頭走進任何一家化妝品商店,都能看見墻上擺滿著各種薄片面膜,售價大約每片賣1千韓元~1萬韓元左右,再加上用法簡單方便,在韓國,無論男女老少,身在何處,薄片面膜幾乎和泡菜一樣是必需品。

而早在2013年第二季度化妝品行業分析報告中顯示,面膜已經超過潔面產品,成為中國消費者在選擇化妝品時的第一大需求。

二、薄片面膜的功能及新型產品
面膜作為護膚品中的一個類別,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彌補卸妝與洗臉仍然不足的清潔工作,在此基礎上配合其它精華成分實現其它的保養功能,例如補水保濕、美白、抗衰老、平衡油脂等等。
根據功能不同主要分為以下幾類:補水面膜、美白面膜、清潔面膜、抗皺面膜、滋養面膜、修復面膜等。
另外,現韓國市場上不斷涌現一些吸引眼球的面膜,如SNP的動物面膜,可萊絲LINE面膜、可萊絲假面舞會面膜等,剛推出時也熱極一時,許多明星紛紛跟風,并立即帶動了粉絲效應,但這些面膜其實除了外觀抓人眼球之外,從功能上來說與尋常保濕補水面膜無異。

現韓國醫療美容院也陸續推出功能性薄片面膜,如江南Jayjun醫院推出的水光面膜,由這家整形醫院皮膚科研制,每片面膜都附帶潔面和美白水光精華,真正做到美白、祛皺,水光皮膚和補充水分的功效,深得中國明星李小璐的喜愛及推薦。
又如韓國高麗雅娜肉毒桿菌面膜,含肉毒桿菌精華素,對于美白、提拉緊致、抗皺、恢復肌膚彈性等功能有顯著效果,被廣泛用于韓國各大美容院、整形醫院。
另外還有受到演員趙麗穎青睞的韓國艾醫生水光針面膜,也來源于江南Theme皮膚診所,采取‘SD生物技術工程’,以敏感肌膚作為對象,通過嚴格的安全測試,已上市多款毛孔收縮面膜、黑頭面膜、美白針面膜,是2015年韓妝面膜的一匹黑馬,短短上市1年間賣出了600萬片的銷售成績,并在韓國資深媒體《韓國經濟日報》中獲得了2015年韓國護膚品部門獲得了年度大獎的殊榮。

另外,還有些面膜是按照季節推出的,如回回都賣斷貨的春雨面膜,JAYJUN的櫻花面膜等都是‘季節性’產品,無論從使用感受到包裝設計等,都讓消費者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由此可見,不斷推陳出新,制造出博得消費者眼球并獲得一致好評的產品,是在這個產業的生存法則。

三、國內巨大的薄片面膜市場
面膜作為最快速、最有效改變肌膚狀況的護膚類產品,近幾年的發展呈現出飛速增長趨勢。根據AC尼爾森一份市場調查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面膜市場銷售規模高達78.5億元,同比增長33%,與此同時,面膜在中國現有市場滲透率為17.7%,而化妝品市場滲透率83.3%。貼式面膜產品在中國,將逐步壯大成為一個獨立、龐大的市場。
而相較其他護膚品類在中國市場主要由外資把控的情況,面膜在中國市場上卻是以國產品牌為主。如屈臣氏的面膜區域集中陳列的品牌分別為韓束、美即、一葉子、御泥坊、森田藥妝、我的美麗日志、韓后、瓷肌、水之蔻、三生花、魔盒(眼膜)和屈臣氏自有品牌系列面膜等;而進口品牌僅有兩個韓國品牌,麗得姿和美迪惠爾。
國產品牌的數量占到了品牌總數的80%以上,這還不包括同一品牌的不同系列分別陳列。

在線上商店御泥坊、芳草集、相宜本草、膜法世家、牛爾面膜,在13年也都創下了過億的銷售業績,膜法世家更是就成為電子商務渠道面膜品類的冠軍,網絡界的“面膜之王”。可見國產薄片面膜在市場中極高的地位。

但就片狀面膜而言,市面銷量一直穩居前列的依舊是以那些相對價格低廉的面膜產品為主。品牌面膜除了其自身的品牌優勢、已形成固定消費人群外,最主要的缺點就是主要針對高端市場、有一定經濟基礎的白領人群,而在中低端市場占有較小的份額,她們通常具備巨大的消費潛力,如大學生、職場新鮮人。
雖然隨著人們對面膜的普及度不斷增加,但面對單片價格相對較高的面膜,使用頻率依舊會大打折扣如何讓國產高端面膜更具有競爭力也是個值得思索的問題。
面膜的市場發展勢頭有目共睹,面膜超過潔面產品成中國第一大需求并不是空穴來風。面膜市場份額逐漸擴大,不知道面膜的消費是否有你的貢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