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場調查公司收集到一份中國老年人受騙防范意識問卷報告,對1500人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63.4%的受訪者家中曾有老人被騙,74.6%的受訪者覺得老年人最常被養生保健類騙局所迷惑,62.7%受訪者建議年輕人多與老人溝通,消除溝通障礙。受訪者中,00后占0.8%,90后占19.9%,80后占50.6%,70后占21.0%,60后占6.1%,50后占1.3%。
本次調查中,63.4%的受訪者家中曾有老人被騙,其中14.7%曾多次被騙,48.7%有過偶爾幾次。僅36.6%的受訪者家中未曾有老人被騙。與此同時,77.9%的受訪者會擔心父母或祖輩被騙。
生活中,74.6%的受訪者覺得老年人最常被養生保健類騙局所迷惑。其他類別依次有:投資理財(50.6%)、祛病消災(42.0%)、假錢幣(28.0%)、旅游購物(26.4%)、金銀首飾(24.5%)、親友求救(21.4%)、古玩字畫(19.9%)、彩票中獎(18.8%)、慈善捐款(14.6%)、高薪工作(5.7%)和出版發表(4.6%)等。
數據表明,上門推銷(58.8%)被受訪者認為是老年人最易上當受騙的渠道。其他渠道還有:社區推銷(46.2%)、各類講座集會(45.2%)、電視購物(34.1%)、傳單小廣告或虛假出版物(32.2%)、身邊親友(31.1%)、電話推銷(28.1%)和網絡謠言(27.7%)等。
廣州市場調查公司認為老年人容易受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70.8%的受訪者認為是對健康問題較為敏感,擔心生病或急于治病;48.9%的受訪者認為是知識更新不夠,接受新事物能力下降;47.8%的受訪者認為是愛占小便宜;43.2%的受訪者認為是獲取信息渠道單一,信息不對稱;42.9%的受訪者認為是騙子手段花樣太多;29.8%的受訪者認為是出于對“困難親友”、弱勢群體的同情心;26.7%的受訪者認為是老年人期待被關注、被關心;22.7%的受訪者認為是因為老年人生活太孤獨。
當遇到父母或祖輩受騙時,62.4%的受訪者會向老人解釋被騙事實;56.9%的受訪者會跟老人溝通,讓老人吸取教訓;45.3%的受訪者覺得讓老人從騙局中抽身就好,不會過分追究;39.9%的受訪者會收集證據并報警;31.7%的受訪者會悉心安慰老人的情緒;17.3%的受訪者覺得為防止受騙,不應讓老人手里留有“閑錢”;13.3%的受訪者會埋怨、責怪老人。本次調查中,96.0%的受訪者會留心關注家里老人的情緒變化,其中39.8%的人總是會,56.2%的人偶爾會。
廣州市場調查公司表示為減少老年人被騙,應該怎么做?62.7%的受訪者認為年輕人要多與老人溝通,消除溝通障礙;59.5%的受訪者認為年輕人要教會老人分辨謠言、騙局的方法;49.8%的受訪者認為年輕人要多花時間陪伴老人;44.9%的受訪者建議定期帶老人體檢,減輕老人對健康的焦慮;39.8%的受訪者希望公安部門加大對各類詐騙團伙的打擊力度;30.7%的受訪者希望整個社會加強對老年群體的關注;27.6%的受訪者建議加強網絡謠言監管,及時辟謠;27.6%的受訪者建議媒體加強針對老年群體的防騙宣傳;22.1%的受訪者建議幫老人找點事做,如參加社區活動、上老年大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