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部分變量的提問過分學術化、專業化,并且沒有對專業名詞做出解釋。以為能夠顯示自己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卻最終導致調查結果在不同的理解下填答而混亂失真。對此,一定要一些專業性強的名詞,做出相關解釋,以確保答題者能明確問題的含義。
2.問卷調查的問題(及變量)太多。有的調查問卷長達3-5頁含30-40個問題,全部填完要一個小時。提問貪多圖全,卻未考慮調查對象的回答能力與心態,反而會使部分回答者產生麻煩、厭惡的感覺;進而干脆不予回答,結果大大降低回收率。
3.對不同的調查變量設計千篇一律的提問與回答方式(如全為是否式或單選式),會導致調查結果單一化和信息表淺化,缺少有深度和多樣化的信息。致使填答者中途對問卷失去興趣,進而終止填答。
4.對調查對象提出的調查問題(及變量)不合理,容易導致調查結果的主觀趨利性而不客觀。如,有關個人名利、地位、成就等問題的主觀調查。